辅导孩子作业,气到跳河,父母如何在孩子教育

摘 要

  作为成年人,无论是在生活或工作中,一般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。而做为父母,我们却经常为孩子的事情,情绪失控。 3月3日,杨浦市民刘女士,在家辅导孩子作业时,跟孩子发生了

作为成年人,无论是在生活或工作中,一般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。而做为父母,我们却经常为孩子的事情,情绪失控。

3月3日,杨浦市民刘女士,在家辅导孩子作业时,跟孩子发生了矛盾,导致刘女士情绪失控,竟然去跳河。由于堤岸离河面足足6米多,河边有一些网,正好挂住了刘女士的手臂,再加上羽绒服浮力很大救了她一命,救起之后,刘女士对消防员说:我真的太累了。

做大人累,做父母更累。自从有了孩子,父母的心思基本上都放在孩子身上。小时候,要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,上学了,要操心他的学习。如果,孩子学习成绩好,父母的心能稍微安慰些,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,那让父母的心都要操碎了。父母往往恨铁不成钢,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,孩子不懂父母的心,不听话,学习不认真等等。

虽说是这样,一个成年人,不会随便让自己情绪失控的。但是,就是在孩子的教育中,父母的情绪就会那么轻易地失控了。甚至在不能控制的情绪驱动下,做出不理智的事来。

就像父母辅导孩子作业,下面三个原因,就有可能让父母情绪失控:

一、孩子作业磨蹭,开始写时磨蹭,写的过程也磨蹭,作业用了几个小时都没写完。

父母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。通常先是提醒,提醒几次后,孩子还是不改,照样磨蹭,最后,父母就会失去耐心,情绪爆发。

二、父母辅导孩子作业,教了多次,孩子还是不懂,最后父母情绪崩溃。

近日,看到了一位母亲辅导孩子英语的视频。视频中,母亲拿着一个衣架,指着电视屏幕上的英语,问孩子,“这怎么读?"孩子一脸懵懂地站在那里,这个母亲,敲着电视屏幕,大声说“教了这么多次,你什么还不会?”忽然,听见一声响,情绪失控的母亲把电视屏幕敲碎了。

三、父母辅导孩子作业,父母心急,说了孩子,孩子不愿意,反抗父母,最后双方都情绪失控。

跳河的妈妈,就是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,跟孩子发生矛盾,以致情绪失控,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。

父母情绪失控,会引起亲子关系紧张,而且情绪失控并不利于事情的解决,父母一次情绪失控,有可能在以后的辅导孩子作业中,还会再次情绪失控。让辅导孩子作业,成为孩子教育中的难题。

因此,当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中,避免情绪失控,冷静地解决孩子的问题,才是关键。

首先,要避免父母情绪失控,先来了解情绪的反应过程。

举个例子:一个人要穿过一条马路,马路上车来车往。他向两边看了看,等到两边车辆都很少的时候,开始穿过马路。他急急忙忙地冲过去,就在快到马路中间的时候,突然听见一阵响亮刺耳的鸣笛声。他一扭头,看见一辆汽车飞快地向他驶来,他躲闪了一下,以最快的速度飞奔到了马路对面,站定后,松了口气:“好险!”

这个例子中,这个人产生了什么情绪呢?是惊吓。惊吓与愤怒有什么关系呢?其实,一个人经历惊吓的过程恰巧与愤怒相似。

在惊吓或让父母愤怒的情绪反应中,包括了人类情绪反应的六个阶段:心理准备,刺激因子,阐释,生理激发,行动和后期影响。

在上面的例子中,情绪反应的六个阶段是这样的:

心理准备:这个人在过马路时,就知道路上车多,自己要加倍小心。身体也已经处于轻微刺激的状态。

刺激因子:是指情绪反应的触发剂。在上面的例子中,就是当那个人在过马路时,突然听到汽车的鸣笛·声。鸣笛声就是刺激因子·。

阐释:当这个人一遇到刺激因子(汽车鸣笛声)时,首先这个人会去弄明白那是什么声音。然后,他迅速搜寻记忆,判断这种声音可能会是什么,然后仔细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。当他看到汽车,采取行动之前,他的大脑就已经很快为他阐释了所发生的事情,阐释这个过程,在大脑里是很快的。

.生理激发:这种生理激发包括血压升高、心跳加快、血液流动加快、汗液生成(以调节肌肉组织中加速的新陈代谢)、瞳孔扩大、呼吸加快(给血液充氧)。这些身体反应告诉他要采取行动。

行动:专业术语叫“机体应答”,例子中的人既然知道了要怎么做,而且机体也做好了准备,那么接下来他就要执行他所选择的应答方式:给汽车让路。

后期影响:后期影响有两个:这个人以后过马路会加倍小心;或者当他快速让路时,汽车与他擦身而过,差点撞到他,如果发生这种意外,这个人或许就会产生心理阴影,甚至再也不愿过那条马路。但如果实在是迫不得已要过那条马路,那他的预期(或心理准备)就会带有更强烈的激发与担心,可能在车还没到眼前就已经很害怕了。

已经了解了人在情绪反应的六个过程,现在在看看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产生愤怒,情绪失控的反应过程。

心理准备:有很多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前,会有这样的想法,“辅导孩子作业是件不容易的事,不知道他整天怎么在学习,做个作业,还要家长辅导。”,平时的经验,告诉父母,辅导孩子作业也许会跟孩子发生战争,心里就烦,但又不得不辅导。

由于父母的肢体语言、语气,向孩子发出了父母的消极想法,孩子的反应就可能被逐渐紧张的情绪激化,从而会做出消极的反应。

刺激因子:父母辅导孩子作业时,孩子的抵触或者消极反应,比如孩子不认真做作业,或父母教了多次还不会。

阐释:阐释包括负面想法:(必须、应该、总是、灾难性的想法),孩子不认真做作业或讲了多次还不会,会让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好好学习,而现在作业不会做,就是没认真学习;我的孩子作业必须会做,而现在教了这么多次,还不会,这孩子算是完了。

当父母头脑里是这些负面想法时,就会引起了父母的情绪反应,他开始怒气不断攀升。

心理激发:伴随怒气而来的是心理激发,父母的血压升高、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,使他进入备战状态。随着这种状态的继续发展,他会越来越难冷静下来。父母处于这种预备状态了,一点不如意就会促成战争的爆发。

行动:激发的怒气,使父母使劲吼孩子,大声训斥孩子,甚至冲动之下打孩子。孩子在父母的行为下,不由自主地更加抵触,这样,事情就越来越糟,双方情绪就越来越激动,最终演变成一场战争。

后期影响:妈妈说的那些伤人的话,让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备受打击,即使冷静之后,他也会在潜意识里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劲。

父母带来严重的挫败感(我真是个无用的、差劲的父母),在他看来,整件事再次向他证明了他没办法管好孩子,孩子根本拿他的话不当一回事儿。以后,父母辅导孩子作业,就更会容易情绪失控,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。

那父母该怎样做,才不会引起情绪失控,从而解决问题呢?

我们还是从这六个过程,来看看避免引起情绪失控的做法。

心理准备:

在辅导孩子作业前,你可以这样想:辅导孩子作业,孩子“有可能”会气你,情况会很糟。但也不一定,即使情况很糟,我也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这时,我们可以先做几次深呼吸,然后屏住呼吸,持续约一秒钟,再慢慢地吐出所有空气。多做几次,同时在心里暗示自己:“我要保持冷静。不管他做什么,我都不能发脾气。事情会得到很好解决,我不能跟一个孩子计较那么多。”这样,你就做好了心理准备,呼吸和血流速度会缓慢下来,并让你的整个身体保持冷静,从而理智地辅导孩子作业。

刺激因子:

你无法阻止孩子说一些气话或做一些气人的事,所以这一阶段你无法干预。不过,你可以做些间接性的改变,即保持心态平和。

阐释:

这一阶段是成功控制怒气的关键。孩子的行为发生时,在这一刻你会怎样阐释这种行为,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接下来是否会动怒。你越带着强烈的主观性(如“孩子是故意跟我过不去”)去阐释这种行为,你就越可能会大动肝火。

而如果父母不去用那些负面想法揣测孩子的行为,或者不去主观臆断或夸大孩子的不当行为,就不会那么气急败坏,自然就能保持情绪稳定了。

生理激发:

如果迫于某些原因,你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怒气,这时,你感觉到了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,这是在提醒你要消消气了,这需要你暂时离开现场,就比如:辅导孩子做作业,孩子气得你无法控制发怒,你可以离开孩子,到另外一个房间或室外去散散心,让自己冷静下来,也让孩子冷静一下。

同时,父母要记住,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,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。

行动:

当你回到辅导孩子作业的现场,你基本上可以保持冷静了。如果你的情绪还是没有平和下来,可以换一个人去辅导孩子,千万不要在情绪还没有平息的情况下,又继续辅导孩子作业。这样又会回到有可能情绪失控的境地。

影响:

等你冷静下来,你可以理理事情的来龙去脉:孩子说了什么,而你又是如何对待的?是不是他使你束手无策?如果是,又是为什么呢?这种行为是不是头一次出现?你自己有没有为这种时不时发生的情形做好充分准备呢?你可以针对类似情形制定一种解决方案,以后碰到类似情况时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。

父母在跟孩子发生冲突时,不要总追问“孩子究竟是怎么了?”,而要想想“我应该做些什么?”。如果你能坚持以这种观点看问题,那就不会容易情绪失控了,那家庭生活也会非常和睦,孩子也将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